发布日期:2023-07-24 11:12:21

两会期间答案两会期间的权威专家解答:重大议题答案解读

本文目录

  1. 会议议题 类型?
  2. 法律新规有几条?
  3. 1981年8月开了什么会?
  4. 2021年以来的国内重要会议?
  5. 2021年重要文件精神有哪些?

会议议题 类型?

(1)法定性或制度规定性会议,如党代会、人代会、职代会、妇代会、股东大会等

(2)决策性会议,如常委会、党组会、理事会、行政会、董事会等

(3)工作性会议,如动员大会、工作布置会、经验交流会、现场办公会、总结会、联席会、座谈会、协调会、务虚会等

(4)专业性会议,如研讨会、论坛、听证会、答辩会、专题会、鉴定会等

(5)告知性会议,如表彰会、纪念会、庆祝会、庆功会、命名会等

(6)商务性会议,如招商会、订货会、贸易洽谈会、观摩会、广告推介会、促销会等

(7)联谊性会议,如接见、会见、茶话会、团拜会、恳谈会、宴会等

(8)信息性会议,如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报告会、咨询会等

3. 按会议规模来分

(1)大型会议:一般指1000人以上参加的会议

(2)中型会议:即数十人、数百人参加的会议

(3)小型会议:即参加人数较少的会议

4. 按会议是否涉外来分

(1)国际会议: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各种涉外会议

(2)全国会议:即在国内开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题会议

5. 按会议周期来分

(1)定期会议:即有固定周期,定时召开的会议,一般来说,国际会议的周期以一年居多,成为年会,但也有三年,两年不等;会期也基本固定,如联合国大会的开幕时间就定于每年9月。

(2)不定期会议:这类会议的周期和会期跟进实际情况确定,有客观需要或条件成熟便举行,必要时也可以举行临时会议,紧急会议和特别会议。

6. 按会议阶段来分

(1)预备会议:也可称为筹备会议,是指在正式会议之前,为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而召开得准备会议,主要商议正式会议的有关事宜

(2)正式会议:按照流程开展的会议

7. 按是否形成决议划分

(1)正式会议:指与灰各方为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并旨在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共同文件,依据事先约定的有关规则和程序而举行的会议。

(2)非正式会议:非正式会议是相对于正式会议而言的,一般是指以协商,交流,宣传为目的,不形成正式的决定或决议,或者无确定的议事规则。

8. 主题内容划分

(1)国际政治会议:这类会议的内容十分广泛,各国共同关注的政治,外交,军事,社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都可以形成会议的议题,一般出席会议的代表规格较高,影响也较大。如需解决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往往还会举行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大会。一般而言,这类会议既是外交斗争的讲坛,也是国际合作的舞台。

(2)国际经济会议:这类会议是为讨论或解决有关世界经济问题,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合作而召开的。可以由政府组织主办,也可以有企业或民间组织主办。

(3)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会议是围绕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特定话题而举行的探讨性和交流性的会议。会议主题明确,主要活动为报告,演讲,讨论。除了事务性安排外,一般不就讨论的议题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或决策。跟进我国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规定,出席这类会议的与会者至少来自三个以上(含三个)国际或地区。

9. 按与会者范围划分

(1)全球性会议:指参加会议的对象来自世界各地,如“联合国大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大会”,“世界妇女大会”等。

(2)洲际性会议:指世界两个大洲若干国家之间举行的多边会议,如“欧亚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

(3)区域性会议:指同一个州或同一个地区的若干国家之间举行的多边会议,如“东北亚合作论坛”等。

(4)双边会议:指两个国家之间举行的会议,包括双方的会见和会谈。双边国际会议也可以形成机制,定期举行。

10. 按议题的专业性与规格划分

(1)例行性会议:指按照会议规则举行的,以例行性议题和议程为主的国际性会议。如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就属于例行性会议。

(2)专题性会议:指在例行性会议之外,就某个专门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决定的国际性会议。世界人权大会以及世界妇女大会等国际会议都属于由联合国有关机构召开的专题性会议。

(3)特别会议:指会议议题特别重要,会议规格较高的国际会议,如联合国安理会为制止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战争冲突曾举行过多次特别会议。

11. 按会议手段来分

(1)常规会议:一般是指参会人员坐在同一个会场中,按照既定程序开会

(2)电话会议:是指通过电话线路,将一个会场的声音信号传送到其他会议,让多个会场的人同时听会,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3)电视会议:是指通过电视台或者有线电视信号将会场的声音和画面传到不同的会场中,让异地会场得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网络会议:是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会议信号的传递,由于网络具有交互性,会议的各方均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发言、参与讨论

法律新规有几条?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条 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1981年8月开了什么会?

1981年中国有全国两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81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会议原则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草案)》,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后公布试行。

2021年以来的国内重要会议?

2021年开的重大会议有,

国内:

1、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十三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

3、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国际:

1、《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

2、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3、G20峰会,

4、慕尼黑安全会议,

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这些是主要会议,可以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2021年重要文件精神有哪些?

1.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大背景下,各地将亮出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这无疑将成为观察地方两会的重要视角。

2.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一些地方已经公布的省级人代会建议议程中,审议地方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本次省级人代会的标配议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3.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如何确定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无疑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 两会期间答案两会期间的权威专家解答:重大议题答案解读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民互动